法国生物伦理学法案通过!(loi bioéthique)

2021年6月29日,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生物伦理学法案,这个法案讨论了两年,终于尘埃落定。“生物伦理法”这个词,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比较陌生。但对于我们老百姓,如果说“人工受精”,“冻卵”,这类词语,是否就大致有了概念?

没错,这个“生物伦理学法案”中,就是针对医学辅助生育,进行立法。

首先,法国通过立法,明确规定了,“医学辅助生育”[procréation médicalement assistée (PMA)]被法律允许,并且社保能报销。“辅助生育”是什么意思呢,指代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“人工授精”或者“试管婴儿”。

今天,我们带大家来看看这个新鲜出炉的生物伦理法,到底都有什么具体内容。

医学辅助生育(PMA)的意思就是说,利用现代医学手段代替人类自然生殖过程中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,其中包括两项技术:一是人工授精,即将精液人工注入女性体内,使其妊娠;二是体外人工受精,即将卵子与精子取出,在人为操作下进行体外受精,并培养成胚胎,再将胚胎植回母体内。

在这个立法之前,“辅助生育”只能用在异性夫妻之间。而立法之后,“辅助生育“能用于女同性恋或者单身女性并且社保负责报销

换句话说,在法国的女同性恋不仅可以通过医学辅助手段进行怀孕,而且,任何单身的女性,若想生孩子,也成为了可能。

于是网上有很多玩笑说,现在在法国生孩子,都不需要男人了么?

这个法律中的第二点是,从原来捐赠精子匿名,到现在精子捐赠者信息的可查询可追踪,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改变。在立法之前,精子捐赠的人,年龄,个人特征,婚姻状况,工作情况等等个人信息,都是匿名的,也就是说,接受精子捐赠的人和将来要出生的孩子,永远不可能通过查询的方式,知道这位精子捐赠者是谁。但这次立法,明确规定,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的情况下,可以获取捐赠者的信息。

第三点是,关于亲子认定。亲子认定,除了生物上的血缘关系,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,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活动。这次立法中明确规定,女同性恋中,若通过医学辅助生育方式生育了孩子,那么只有其中一方怀孕,是生理母亲,而另外一方,并没有真正的怀孩子。而法律明确规定,女同性恋中,没有怀孩子的一方,也可以通过去公证人处登记宣告,和孩子建立法律上的亲子关系。另外,若医学辅助生育是在外国进行,则在孩子出生后,有三年的时间,回法国登记和宣告亲子关系。

第四点,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,从此,在法国冻卵或者冻精,就社保也可以报销了,虽然每年的冷藏费,仍然要让当事人负责,但一开始的冻卵或者冻精子手术,由社保承担。

这个立法,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了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节奏的加快,很多适龄男女,忙碌工作,或者为了更好享受生活,暂时不想生育。在立法之前,冻卵和冻精子,金额是想对昂贵的,也并没有普及。而随着这个立法,一方面,社保承担了手术的费用;另外一方面,也让暂时不想生育但将来想生育的人,有了更多的可能。

这个立法,将会促进冻卵和冻精子方式在法国的推广,为法国未来的生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

另外,此次立法,还扩大了干细胞查询的范围,一遍更好的研究家族里的病史和基因里的携带的疾病;取消了终止受孕的7天思考期;加强遗体捐赠后,使用遗体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,对遗体的尊重的法律要求等等。

这里需要提醒的是,这次立法,说的是“医学辅助生育“,并不是说的代孕。因此,虽然医学辅助生育,在法国已经有法可依。但代孕在法国,依旧是不合法的。

这次立法的意义是重大的。

首先,给予了女同性恋和单身女性,更多的自主选择生育的权利,并且由社保承担了费用。

同时,为暂时不想生育但将来可能想生育的人群,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保障。

不管是自然生育还是通过医学辅助生育,不管选择生育与否,每个人的选择都值得尊重。在此,祝福大家,安康吉祥,美满幸福!